11月29日,在企业商户和居民群众的共同见证下,位于二道区阜丰路92号的“东站人”文创商贸社区首店(以下简称“东站人”首店)开门迎客。
店内,作为入驻商家,长春市生修堂中医院运营主管孙焱坤高兴地说:“作为‘东站人’的一分子,我们将会努力打造健康产品,定期开展公益体检活动,回馈居民。”
店外,孙阿姨看着如此热闹的场景则感慨地说:“从今天开始,吉柴的历史文化传承有了新的载体与内涵,作为老吉柴人,我感到很自豪。”
“东站人”首店是如何诞生的?党建引领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“东站之钥”又是什么?随着采访步步深入,答案一一明晰。
说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——吉林柴油机厂,很多老长春人都记忆犹新。如今的二道区东站街道吉柴社区,就坐落于昔日老厂区生产、生活主体区域,而现存的吉柴文化广场、吉柴家属区等工业历史文化资源,更可谓承载着长春市的工业荣光和长春人的奋斗记忆。“保护好、开发好、利用好这笔财富,以群众为本、靠创新破题、促基层发展,既是历史使命,也是时代课题,‘东站人’首店正是在这种期待与探索中应运而生的。”东站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微说。
对此,今年53岁的牟国媛感触颇深。“当年,我大学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吉柴担任保管员,我父亲也是老吉柴人,父一辈子一辈都在这儿工作、生活。今天看到这些老照片,它们记载着吉柴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的贡献。我都拍下来了,一会儿就回家跟老父亲分享,他一定特别感动。”
正如牟国媛所说,走进“东站人”首店,一股传统与时尚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——一侧墙面上,展陈着吉柴从建厂初期的艰苦创业,到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,黑白照片与时间脉络相互交织,生动诉说着往日辉煌;另一侧则展示了众多合作品牌、拳头产品,这其中,绝大部分是东站街道辖区商户的自主品牌。
围绕吉柴工业文化资源,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发展记忆、工业历史、工匠理念、人文情怀等,并将这些宝贵财富融入外观设计、商品包装,使得模糊抽象的文化与精神,具象化为可感可及的实际物品,并将之统一冠以“东站人”品牌标识,“东站人”首店成了用创意讲好“吉柴故事”的一次成功探索。
党建引领走出共治新路
既释放出历史文化资源的更大价值,又实现了文物焕新利用和商贸文旅消费功能,“东站人”首店是如何做到的?
据张微介绍,今年,在二道区深入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路径的引领下,东站街道党工委创新打造“薪东站”党建品牌,吸纳商企、社群、个人等25家非公企业、社团组织联建共建单位。此番以“东站人”首店为平台,以空间共营、“众筹+社群”、社区生活圈生态链等方式开展合作,实践并丰厚了“突出党建引领、保护历史文物、发展文旅经济、企业产品推广、开展公益服务”的5个内涵,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。
鸿远茶行主理人王艳红正是走在这条新路上的受益者。“当时茶行正处于经营迷茫期,可一听完‘东站人’首店的目标和愿景,我的眼前好像突然打开了一扇窗。”王艳红说,加入“东站人”品牌后,最大的变化是店铺和产品的曝光率提升了,原本没有流量的传统实体店有了名气。记者注意到,鸿远茶行的商品上都印有二维码,消费者只需扫码,就能直接链接茶行、溯源产品。“这次合作打破了我的传统经营理念,现在感觉身上责任更重了,我会主动把好产品质量关,维护好‘东站人’品牌。”王艳红说。
2025年古诗词日历、观山旅行茶具、人参画……在18家企业挂牌营销的零食酒水、服饰配饰、文化科创等7个板块的上百种商品中,涵盖16款“东站人”原创开发的文化衫、手机挂件等工业主题旅游纪念品。别看经营面积不太大,但各色商品却极具吸引力。这家小店也成了东站街道坚持小切口破题、大纵深推进,回答好、把握好文旅产业带动经济发展、助力基层治理这一课题和机遇的生动实践。
当日,在人群中,一位年轻人忙前忙后,吸引了记者的视线,他就是北京诚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查洪涛。这位供职于北京企业的江苏人,缘何会与东站街道牵手?
“我负责东北区工作10年了,企业和东站街道是党建合作共建单位,我们以往在品牌创意、文创产品包装和产品赋能上有很多成功经验,这次合作可以说是一拍即合。”查洪涛告诉记者,未来,“东站人”还将开二店、三店,企业后续则会负责资金、人员投入和运营管理,携手街道和社区党委,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社区服务和更具性价比的产品,把“东站人”打造成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的长春品牌。
极具创新意味的首店、红火热闹的购销场面、不断涌入的打卡人群……超高人气带旺小店商气。以“东站人”首店为索引,东站街道将持续放大其文化效应、发展效应、社会效应、群众效应,让小小店铺为基层迈向“党建强、文化兴、居民悦、社区治”的新目标赋能。